为推动编程教育普及,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,4月11日,信息工程系郑燕娥老师带领计算机协会学生走进枫林小学,开展《Scratch 编程系列》课程教学。此次活动以 “大家一起来找茬” 为主题,通过趣味互动编程,引导学生掌握图层设置、角色点击触发及广播指令等核心技能,让科技教育与趣味探索深度融合。
课堂上,郑燕娥老师先以经典“找茬” 游戏为切入点,通过对比两幅相似图片,生动讲解编程实现原理。随后,在计算机协会学生的一对一指导下,枫林小学的同学们运用 Scratch 软件,将两张看似相同的图片分层叠加,通过调整图层透明度,设置 “角色被点击” 事件触发动画效果,并利用 “广播” 指令实现错误提示与通关奖励。学生们通过拖拽模块、调整参数,逐步实现 “点击错误区域弹出叉号”“找齐所有差异点亮星星” 等功能,直观感受编程逻辑在游戏中的应用。
“图层就像叠在一起的透明胶片,合理设置它们的顺序和属性,才能让‘找茬’效果更逼真。” 计算机协会成员小王在指导学生时耐心解释道。活动中,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基础编程指令,更通过创意拓展,自发为游戏添加音效、计时器等功能,将学科知识与艺术设计巧妙结合。
“这次课程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,让孩子们在玩中学、学中创。” 枫林小学的老师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,“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编程技能,还提升了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。”
此次活动是信息工程系“大手牵小手” 编程教育计划的重要实践,通过师生协同教学,既发挥了高校学生的专业优势,也为小学生搭建了接触前沿科技的桥梁。据悉,郑燕娥老师团队将继续围绕 “在线电子相册” 等主题开展系列课程,持续助力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。
图文:朱敏 一审|林昆堃 二审|徐龙静 三审|罗建军